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从孝子到公仆——陕西府谷县委书记张惠荣印象记
2012-6-06 08:38
958点击

 “要了解我,你下基层去,听老百姓怎么说”

    这个采访,本来要在春节前搞定,结果直到早春2月的28日,我才迟迟坐到了他的办公桌前——关于第二届陕西“十大金秋人物”的采访,张惠荣整整推迟了一个多月。全省一百多个区县,书记、县长就好几百,而经过组织部门层层筛选最后评选出的“十大金秋人物”,仅仅10名。这个荣誉的含金量不言而喻,张惠荣偏是对此漠然置之。这让我相当的困惑和郁闷。后来我才知道,张惠荣是一个非常内敛低调的人。他的推诿当然有忙的因素,关键处还在于,他是确实不想张张扬扬地突出自己。去年他获得了“中华环保优秀个人奖”,这么大的动静,吸引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诸多强势媒体,竟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不做语言的巨人,获得这个大奖之后,他却默默地做了一件别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他把这个大奖的5万元奖金平静地转到县残联,嘱咐给残疾人购置了120副轮椅。这个举动,叫人心里暖和,更让大家心里铺满了绿意汪汪的敬重。

    我坐在低调的张惠荣面前,他像山一样的高大凝重,也像山一样的敦厚扎实,叫人心里安全。然而却温和得像一潭碧绿深邃的水。在这温和中,你却分明能感觉到一丝丝不怒自威的庄严。张惠荣说,要了解我,别听我怎么说,也别听我周围人怎么说。有一句话讲得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要了解我,你下基层去,听老百姓怎么说。

    车在府谷县城缓缓行驶,府谷的繁荣尽收眼底。随行的人说,这哪里是个小县城?这简直就是一个小城市的气派和格局。原府谷县委副书记张举说,张惠荣来府谷5年,实实在在是大干了5年,府谷是大发展了5年,也是府谷自主创新的5年。府谷的历史上,这一届班子是成绩最大的一届。在县级老干部的座谈会上,老领导们频繁地使用着“实干家、大手笔、很满意”之类的词语。在见张惠荣之前,我的耳朵里满满地充斥了大量有关张惠荣的信息。

    饭后,我们在与山西保德一河之隔的府谷滨河公园塑胶体育广场上信步闲走,感受着蔚为壮观的张惠荣大手笔的杰作——滨河公园。早上,我们在府谷新区放眼瞭望,掘山平地、平地拔楼,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正在兑现着张惠荣他们关于未来府谷的锦绣蓝图。我的脑海里忍不住闪回了这样一句话:张惠荣,语言的矮子,行动的巨人!能拍着胸脯让调查者到老百姓中间去,这样的人,天地无愧!

“假使社会缺失敬老之风,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谈起敬老的话题,张惠荣滔滔不绝,思路敏捷,条理清晰。看来他绝非口拙,也许他只是觉得,活生生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讲演。一些话,让老百姓说,比自己说更有力量,更让人信服。他不善说,乃是最懂得表达的智者。

    张惠荣说,做好老干部工作,我的理解其意义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天地良心。你想想,这些老干部既是共和国的创立者、建设者,也是府谷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和见证者。他们老了,退了,无权无势了,假若没人管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天地良心!二是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也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府谷的老干部对府谷的经济社会情况最为熟悉。他们的建言献策可以让在职干部科学合理地决策,规避失误就是带来了效益;他们的感召力影响力,则对府谷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保障了经济建设的速度谁又能说不是带来了经济效益?他们直接参与的社会活动,很多就是经济建设本身。三是重在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我常想,假使社会缺失敬老之风,子女忤逆,儿孙不孝,老者得不到尊重,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农村有句话讲得结实,前檐的水不往后檐流。一个家庭里,儿子孝敬父母不止在尽一种天职,也是在为他的后世做着楷范。我们在职干部今天的作为后来者历历在目。我们都要老,我们都要退,老干部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所以,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并且薪火相传地承继下去,比尊老敬老本身更有意义。我在位时,能在改善社会风气方面做一些努力,是我工作的本分,也是一桩善举!

    放过羊的张惠荣清楚,群羊前行靠头羊。改善府谷的社会风气,得从自己这里做起。他给自己规定,手头的事情再忙,如果老干部要见他,这一天他谁都可以不见,一定要见老干部。县委办公室的同志知道书记的这个特点,只要是老干部的约见,他们概不敢马虎。有人几次三番找书记终不得谋面,可老干部想见却非常方便。给老干部服务的门,张惠荣始终开着。府谷的一些在职干部说,老干部比我们有面子,吃得开!这个面子,是张惠荣给的。张惠荣清楚,这个门,就是敬老门!这个门拂过的风,就是敬老风!

    这个看似有些粗犷的西北汉子,有时心里细得竟跟头发丝一样。府谷的老干部大多是居家养老,所以家庭和睦与否直接关乎老干部晚年的幸福。但凡听到哪个老干部家里子女不孝,他会安排人以组织出面的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或者找其谈心,或者进行诫勉谈话,搞得严肃郑重。我觉得这种行为真正的意义,乃是要给全社会一个信号,对父母不孝,尤其是对老干部不孝,政府就要管。这个信号,闪耀着传统美德的灿烂光环,也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塞北之一隅熠熠生辉。如果因为工作的原因,使得老干部子女远离父母,不得在身边尽孝,情况特殊的,张惠荣就会主动关照相关部门,设法将子女调回老干部身边。我在采访过程中就获悉了两三例这样的个案,都是张惠荣特别关照解决的。家庭是老干部的基本生活场所。管了经济的大发展,管了府谷社会的大繁荣,张惠荣并没有忘记管管老干部家里的家长里短。

“我把老干部当我的父母一样孝敬”

    在张惠荣的骨子里,富藏着广袤的传统文化中孝道的东西,也可以说在他的血脉里流淌着殷殷的尊老敬老情愫。张惠荣出生在神木一个贫寒人家。他的老父亲靠着给生产队放羊挣点工分养活家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作为农家子弟,张惠荣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当他跨进大学之门,熬尽最后一点力气的老父亲躺倒在病榻之上。匆匆赶回的张惠荣和家人用驴车将父亲拉到县医院,其时已经是肝癌晚期。22天之后,老父亲撒手人寰。这个被强行拉进医院的前一天还在放羊的北方农民,为了这个穷家供出一个走在人面前的大学生耗尽了生命里最后的一丝气力。没有享过一天福的父亲,是张惠荣在人世间最大的痛。没有好好伺候过老父亲,是张惠荣斯世永远的不安。

    跪在父亲的坟前,张惠荣发誓,一定要把亏欠在父亲身上的孝敬双份地奉献给母亲。张惠荣是他们村子里出了名的孝子。后来母亲先后做了三次大手术,他将母亲送到西安的四医大,又送到北京的大医院接受治疗。那个时候,一个县出一个万元户,其轰动效应不亚于中国试验成功了一颗原子弹。可是为母亲看病,张惠荣花掉了1万2千多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看病万元户。一个当时并不富裕的家庭,这笔巨款不啻天文数字,但却和张惠荣的孝心密密地织在一起。母亲生病的日子,当地没有新鲜水果,他就叫人从西安、从广州一筐一筐往回捎。直到母亲病逝,家里的水果筐子累计30多筐。当罐头、奶粉、炼乳等营养滋补品在这个穷村子还是相当奢侈的时候,他母亲的病床前却从来没有断过。

    张惠荣和妻子是当年父母给订的娃娃亲。两家属于世交,顺理成章地也结为了儿女亲家。当张惠荣考上大学,他的未婚妻尚是一个小学没有毕业的农民。这样“一头沉”的婚姻家庭,一时间显得那么不和谐,更显得那么岌岌可危。但是,他的母亲看上了这位勤劳、善良、本分、贤惠的未来儿媳妇。母命大于天,张惠荣只得顺着。现在看来,他当时完全可以找一个吃公家饭的更年轻更漂亮的女孩来和自己现实情况相匹配。他就是当了一回“高加林”也是有一大堆的理由足以对外人陈说,更何况他在考上学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对方。严格地说,这种婚姻是不道德的,尤其对张惠荣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但是,母亲喜欢这个女孩子,为了母亲的喜欢,张惠荣甘愿顺着。孝顺的最基本层面便是顺。这样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古色古香的顺,一直延续到了今天都没有丝毫改变。张惠荣用自己的婚姻践行着对高堂父母的孝顺,这段看似不和谐的婚姻分明就是张惠荣作为孝子的最为鲜艳的标签。

    而事实证明,母亲的坚持是对的。阅世颇深的老人,她的眼窝子必然在这个女孩子身上看到了这个家最需要的东西。当张惠荣在外地工作,是这个勤劳朴实的媳妇照顾着母亲。当他的母亲染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那四年,是这个可亲可敬的儿媳伺候在床前,送汤送水,擦屎刮尿。卧病的母亲一直就认这个儿媳,甚至于病榻前连她的姑娘也不要。只有这个她一眼看准的被实践证明了的儿媳,伺候她最让她称心、舒心。常言久病床前无孝子,而这个儿媳却能始终如一。张惠荣有多么感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他把对爱人的感激,反过来又转化成对岳父岳母的孝敬。老泰山对自己的姑爷是相当满意的。当别人问他几个孩子的时候,他总是毫不含糊地回答说6个。这其中他把张惠荣也算在里边,他是拿这个姑爷当自己亲儿一样待的。

    古语道,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父母走后,张惠荣骨子里的孝子情怀就水到渠成地抒发在老干部和府谷的老人身上,他拿他们当自己的父母一样待。张惠荣觉得,你关爱老干部,就得设身处地地为他们从各个方面着想。你关爱老干部,就得首先让他们心平气顺。你关爱老干部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重在落实在行动上。

    在他的重视下,县里规定了老干部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医药费由过去的报不了或不能及时报,一改而为现在的工作人员催着老干部报。单就退休干部的护理费来说,府谷将政策规定的每人每月67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0元。张惠荣他们没有忘记从政治上给予关心,每年邀请他们参加县上的“两会”,每年两次向他们通报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让老干部局组织他们参观考察。在张惠荣的直接关怀下,府谷将党的老干部政策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延伸。

“要让所有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府谷发展的实惠”

    这几年大家都知道,府谷发展了,府谷崛起了,府谷富了。这就同时产生一个问题:富了之后的府谷怎么样健康发展。张惠荣觉得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社会功能的提升,二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这两者只有糅合到尊老敬老的主题上,才会达到完美的统一。在国外,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水平,就是看这个国度的老人生活得幸福与否。张惠荣说,府谷发展了,务必要让所有的老人都能享受到府谷发展的实惠。

    人富了,手里有钱了,心里的想法难免就多了。党和政府这个时候就极有必要进行健康的引导。否则,钱是好东西,但又是双刃剑,无论是对家庭,对个人,还是对社会。

    2010年2月28日,在民营企业家协会的倡导下,府谷的57名煤老板将12.8亿元的善款,全部捐给府谷的教育卫生事业。煤老板们致富思源,回报社会的行为,为社会很多人所感动。张惠荣和捐款最多的高乃则曾一同出差,发现他穿的袜子脚心竟有洞。高乃则却说,穿在鞋里,踩在脚下,外人看不见。对自己节俭到苛刻的境地,却在本次捐款中慷慨捐出了2.34亿。张惠荣激动地说,这就是府谷精神!另外,府谷县委、县政府还牵头搞起了“双百工程”:即县委和政府与企业家联袂帮建100个新农村。县妇联又别出心裁地搞起来了“小双百工程”:妇联和企业家家属帮扶100位贫困母亲。这些举措,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的财富引向府谷的贫困家庭,引向社会的温暖工程,将府谷社会引向最大限度的和谐。

    我最感兴趣的是,张惠荣他们推进的三方面的事业。一是全民医保,二是社会养老,三是义务教育。张惠荣他们在企业的帮助下,投入1.6个亿建立了大病治疗基金,使得府谷人的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另外,府谷努力地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了98%的覆盖率。这个成绩带来的另外一项意识形态的改变,让府谷在全省成为标杆。那就是,他让所有的哪怕是农村的老人,实现了由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的观念转变。这是一次社会进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观念上的转变,又会催生一系列事物的新变化。关于义务教育,府谷正在酝酿实现包括幼儿教育在内的15年义务教育。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亦恐绝无仅有。

    生活在府谷的老人是幸福的,我在县级老领导的座谈会上,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原人大常委会主任苏建功满含惬意地说,每年发下来连同工资及各类补贴有7万多元,你说吃什么,穿什么,晚年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呀?张惠荣说,关于离退休干部的生活待遇,我可以自豪地说,是全省最好的。

    我们偏不说离退休干部,我们来看看社会老人,来看看农村的孤寡老人,他们到底生活得如何?关于社会老人,只要你是府谷人,只要你年满60周岁,就给你每月发100元的生活补助。只要你是80-84岁的老人,每年还给你发360元的保健费;只要你是85-90岁的老人,每年给你发600元的保健费;只要你是90岁以上的高龄老者,每年给你发1000元的保健费。

    最需要关怀的是县里边的孤寡老人,县上按区域建设了5个设施一流的敬老院,全部免费让这些孤寡老人进住。不仅如此,逢年过节的时候,县上领导还轮流到这里来看望,把社会的温暖送给这些晚景凄凉的老人。张惠荣还在这里同这些老人一起吃过饺子,过过年。也许这个时候,他会想到他那含辛茹苦的母亲。每当此时,良知告诉自己,作为主政府谷的他,必须把这些老人奉养好。

    张惠荣永远没有忘记自己出身于贫寒之家,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永远没有忘记自己放羊的父亲,和含辛茹苦艰难持家的母亲。从奉养双亲,到关爱老干部,再到阳光工程普照到府谷所有的老人,张惠荣高岸的体格里流淌着孝子涓涓的情愫。这个孝子情节,必然滋生出辽阔的公仆情怀。当张惠荣他们为府谷这个社会构架了文明的轮廓,创立了文明的格局和设施,无疑就是提升了这个社会整体的质量,就是为老百姓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晚年绵绵的福音。

(文/李泉林)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