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大杂院里汤飘香
2020-2-18 21:35
697点击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家和父亲厂里十几名工友的家属住在大杂院里,同个大门进出,老少小不下五六十口。鸡犬声相闻,家事全都清,邻里间好得像一大家人。
每年入秋,家庭主妇开始煨汤季,给家人进补。小院里空中弥漫着各种浓郁炖汤的香味。虽然各家都穷,收入微薄,境况也有所不同,但主妇们也要想办法隔三差五地炖汤。不然,让小孩子老蹭别家的汤喝,面子上挂不住。像心有灵犀,约定俗成,东头炖罢西头动,张家完后李家续。我们这些小孩子不讲客气,估摸着那家的炖得差不多了,捧着小碗,闻香而至,在汤罐子前围成一圈,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争嚷着大妈或老奶奶给自己碗里的肉舀少了,说掌勺人厚此薄彼,引得大人们责骂声,笑侃声一片。掌勺人只得加坨瘦肉,添段排骨,舀几块藕片或萝卜等来安抚。最后,汤罐里“内容”几乎被舀空,害得大人们尽喝汤水。
我记得东头二奶奶家炖的排骨藕汤最好喝,她是大家公认的“煨汤高手”。据说二奶解放前是富家的千金,家有浮财,底子厚。因为怕人抄家,“文革”时她把钱财藏到海外银行。平常跟大家一样,素食凡饭。那时,成分不好受歧视,她被贬到厂里扫厕所,简单的三口之家只好委屈地跟我们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各家大人不管这些,在人格上给予她同样的尊重。
后来,出于感激,已退休的二奶奶不知从哪里源源不断地变出买汤料的钱,好像是一个远房亲戚送的吧!恐用多了打眼,二奶奶总是托其他人去买煨汤的食材。自家的肉票用完了,就在邻居间悄悄地搞众筹。反正,只要见精神矍铄的二奶奶在鼓捣那几只大汤罐子,往炉子里添煤饼,几个大妈在忙活,我们就知道准有热气腾腾香飘四溢的靓汤在召唤。
我们放学后扔下书包,十几个小孩争先恐后地往她家涌。二奶奶有文化,性情温和,气质高雅,对人始终怀有善意,她会轻言细语地说:“孩子们,不要急!人人有份。来,今天我们先学首新诗,唱支儿歌,教些做人的道理,我们再喝汤好不好?”学好喝足,我们揩着流油的小嘴,拍拍鼓胀的肚皮回家。大人都感叹,二奶奶真是大好人啦,默默地把爱心洒向人间。记住,这个秘密要保留在心里,不要对外宣示。否则,会断了你们的口福哦!
在二奶奶的带动下,邻居们也攀比着向他人献爱心。罗大爷家大口阔,财力上捉襟见肘,他在外面弄了块小菜地,不定时地用自种的“水晶萝卜”煨肥肠汤;二丫在一家国营副食店上班,利用工作上的便利,走后门买回大量的海带,她家的海带排骨汤别有一番滋味;潘婶“人穷志不短”,她拖累着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隔一阵回趟老家,弄些牛下水,煨几罐胡萝卜牛杂碎汤开门待客。总之,众人心有戚戚,惺惺相惜,刻意错峰,因地制宜,几乎在秋冬季的每天,小院里连绵地飘荡着浓郁诱人的汤水香味。那时经济上虽窘迫,但我们精神上却有寄托,彼此相扶,共同走过了那段艰难但“资源共享”的岁月,也结下了深厚的邻里情。
时代发展了,商品供应日益丰盈,百姓的荷包开始鼓起来了,但物是人非。现在,居住境况的巨变,身处高楼的都市人与邻居鲜有往来,几乎没有心灵上的沟通,更谈不上美食共享。每逢入秋,我格外想念以前在一起生活心无防范的大爷老奶奶和大叔老婶们,大院子里飘出阵阵煨汤的香味,定格在我美好和快乐记忆的味蕾里。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