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您的位置:西部金秋网 > 资讯 > 记忆欣赏
看戏的故事
2020-6-23 15:55
567点击
父亲年轻时拉得一手好板胡,常和喜好文艺的朋友们一起拉唱戏曲选段,像今天的自乐班一样,还有不少男女老少围着看热闹。
镇上南街,有一个坐西向东的大剧院,戏台下方是有一排排座位的池子,它的三面都被粗椽做的栏杆围住,对着大门的东面开一个活动木栏栅,供买坐票的观众进出。第一排座位前面,是一排窄窄的木头长条桌,可以摆放茶水和吃食。每排座椅上方后边,有一拃长的木板伸出,三面有棱,可供买坐票的有钱人,将买来的茶水、瓜子、水果糖放在上面,边看边吃,优哉游哉。买站票的,则围在座池的三面,扒在粗椽上,也很享受。
父亲领我到大剧院,只有破天荒的一次,就是看周化一魔术团表演的魔术。有一个节目,魔术师从手中的黑布下变出钟表,一会儿一个,不大工夫,变出十个,摞了一堆。我悄悄问父亲:“他那么能变,咋不回家变出来卖?还大老远地跑到咱这儿干啥?”父亲低声回答:“那是魔术,不是真的”。对父亲的回答,好多年我一直采取怀疑态度。因为购票钱不足,母亲未去,回家后,母亲缠着父亲详细叙说所见所闻。我迷糊睡了一觉,醒来撒尿,父亲的叙说尚未结束。
小镇上每来剧团演出,父亲场场不落。那年月,在生产队累死累活干一天,也只够买8分钱一盒的羊群烟。父亲没钱买戏票,看戏主要是听,到戏园门口,寻个偏僻角落,找块破砖坐下,有滋有味地聆听戏园门楼上高音喇叭传出的念唱做打声响,听到得意之处,也跟上哼哼几句。那些年,父亲去时得背着我。不过,常常戏未听完,我就趴在父亲背上呼呼入睡了。戏园有条不成文的规矩,戏演过4/5时,就敞开大门,不再要票,让门前墙角那些没钱买票的铁杆戏迷进去饱饱眼福,俗称“看巴巴戏”。
那年月许多人家粮食都不够吃,玉米棒子还不大熟,就被掰下来充饥了。这天夜晚,父亲和我一人拿了一根当晚饭的煮熟的嫩玉米棒去听戏。听戏的人多,买票进去的人少,我们一边啃着嫩玉米一边在戏院门口溜达。收票的两个人,年长的50多岁,年幼的10多岁,望着我们手中的嫩玉米,贪婪地咽着口水。父亲见状便对年长的说:“你们咋不用玉米棒顶戏票呢?”年长的一听恍然大悟道:“你老哥说得有理,戏毕了,我得给领导去说说”。父亲四顾无人,便把嫩玉米一掰两截,将一截塞进年长的手中。我学父亲的样子,也将一截塞给年幼的。那二人大概早已饥肠辘辘,狼吞虎咽地边啃边向我们父子挥挥手小声说:“进去吧,园子里空着哩”。那年月,人都猫吃糨糊,光在嘴上刨了,看戏简直成了一种奢侈,所以偌大一个戏园,寥寥不过数十人。
次日晚,父亲又带我去看戏。收票口热闹多了,一老一少身旁,各放着一只箩筐,想看戏者,只要将两穗玉米棒放进箩筐,就可进去。父亲一看,让我等着,回家拿了两穗玉米棒,往筐里一扔,拉着我就往里闯。
“玉米棒子能当戏票”很快传遍了十里八村,于是戏园门前,人山人海。收票口,4个箩筐装的玉米棒子已插得冒了尖。父亲见状便对那位年长的收票者进言:“你们吃饭就不缺菜吗?”年长的愣了一下,转眼满脸堆笑,一边收玉米,一边大喊:“没玉米棒的,拿蔬菜也行”。次日晚上,收票口的箩筐里,除了玉米棒儿,还有了茄子、白菜、毛豆、红萝卜、白萝卜、莲花白等等蔬菜。那位年长的收票员见了父亲后脸上笑成了一朵花:“你老哥可给咱剧团帮大忙了,团长说了,你再来看戏,免票!”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