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 2024年金秋杂志社部门预算
铜锤花脸郭双胜
2018-7-18 13:12
1069点击

文/刘振中
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有位德高望重的花脸演员,戏迷称他“花脸奇才”“铁嗓子”,甚至赞他为“铜锤花脸王”。他就是继秦腔花脸名家田德年后又一位誉满西北的秦腔表演艺术家——郭双胜。
郭双胜虽以大花脸著称,但他跨行扮演的红生、须生、丑角均有较高艺术造诣和独到舞台表现,他所塑造的各类人物在陕北和宁夏地区深入人心声名远播。
五十年演艺生涯,上千次舞台磨练,虽历经万般辛苦,却也成就他精彩人生。
1946年7月,郭双胜出生于秦腔盛行之乡——陕西富平县乔山脚下一个村庄。这里村民世代以唱秦腔为乐,村庄院落田间地头,唱秦腔成了村民释放压力和怒放心花的精神需求和娱乐形式。浓厚的秦腔氛围熏染,天性使然,幼年的他爱上秦腔,还偷偷学唱起来,且唱得有模有样。嗓音虽稚嫩却刚劲清亮,韵味浓厚,很快便引起村民和民间艺人关注。在热心艺人指导下,他学会《铡美案》《斩单童》等传统剧唱段,且敢于大胆表演。一个七岁孩子能有如此灵性和表现实属难得。“这娃是块唱戏的料,不要看人小,但有嗓子又灵动,将来必有大出息”。村民的喜爱,家人的支持,郭双胜幼小心灵奠定一个信念:我要唱戏。
1958年,公社组建秦腔演出班社,13岁的他和大人一起排练演出走乡串村。他学习演出花脸戏《赤桑镇》《铡美案》《斩单童》等剧目,宽厚洪亮的嗓音让村民听得荡气回肠,大叫过瘾。人们称其戏剧神童,秦腔天才。每有郭双胜演唱,总有许多社员追随围观,轰动热闹场面,家乡人至今犹津津乐道。
家乡水土养育他,民间艺人启蒙他。然而公社业余班社不足以开发他的艺术潜能,他需要更大艺术空间。只有走出去到专业戏曲团体学习磨练,才能挖掘和拓展演艺才华。
1963年,同乡赵世英(当时在定边剧团)见郭双胜是个人才,便推荐他到定边剧团发展。到定边第二天,领导让其练唱试其嗓音,他毫不胆怯唱了《三对面》中的一段,开口便震撼了在场领导和演职员,他们惊叹这洪如鸣钟的嗓音,从扮相到演唱,是不可多得的花脸人才。随后安排他化装演出《铡美案》,听取县领导和定边观众反应。如其所料,郭双胜演唱台下观众掌声爆起,炸锅般不停叫好。他不仅赢得广大观众和剧团人员赞赏认可,也得到县领导赏识。在没有户籍证明和迁移证情况下,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破例批准为其办理户籍手续,郭双胜顺利成为定边剧团一名正式演员。
那年他十八岁,人们爱其才,称他“十八娃”。
告别家乡参加定边剧团,是郭双胜人生路上重要又正确的选择。定边剧团是1949年成立的老牌演出团体,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等省级演出团有着频繁接触和学习观摩,受其影响,整体演出水平较高,路子正,舞台作风严谨,人才辈出,在榆林地区影响较大。对郭双胜来讲,凭着得天独厚嗓音,无疑在这里会大有作为。
最初几年,他经过作为戏曲演员必须苦练的腿功、腰功、拿大顶跑圆场、毯子功、架子功等训练,为日后塑造各类人物打下扎实基础。边练边演过程中,他以饱满热情为定边舞台增添一个个崭新人物形象。看家戏《铡美案》包公形象更加稳健凝重,动则功架规范,静则气宇轩昂。《斩单童》里单童气势逼人勇猛悲壮。花脸唱法也有质的飞跃,发音不再是单一洪亮激越,而能从不同人物性格出发,或浑厚苍劲或慷慨激昂,皆根据剧情需要去爆发去抒情,收放自如流畅洗练。
他还在《墙头记》里串演丑角“大怪”。从形象到演技,他把丧心病狂丑态百出的不孝子演得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值得称道的是,现代戏里他也有出色表现。由于天生虎头虎脑,扮相既适合正面形象,反面人物也有“三装不如一像”效果。在《三世仇》《杨立贝》中,他分别扮演两个地主,一个心狠手辣,一个伪善歹毒,他竟活脱脱刻画出骑在劳苦大众头上活剥皮形象。定边广大观众对他的精彩演技无不交口称赞,亲切地叫他“郭大头”。
“文革”中,传统戏禁演。全国都唱样板戏,定边剧团也不例外,根据演员阵容,先后排演《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杜鹃山》《沙家浜》等。戏里男主角杨子荣、李玉和、雷刚还有胡传魁均由郭双胜担纲主演。一个演员能在样板戏里成功扮演众多英雄人物和反面角色,演艺界实属罕见,这是他压力最大也是刻苦钻研精心塑造和比较满意的角色。当年的他,随着专业知识提高和舞台经验的丰富,已能自觉理解剧本分析人物,并能沿着角色心理线索去思想去感受。他知道演戏就是演人物,演人物就要演出性格。因此他能把李玉和机警沉着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光辉形象完美地呈献给观众;把杨子荣大智大勇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冲天豪气表演得淋漓尽致潇洒气派;把雷刚嫉恶如仇冲动鲁莽的性格和坚决跟着共产党走的感情刻画得层次分明细致深刻;而把胡传魁浑身江湖气的愚蠢草包演得神形兼备真实可笑。几个戏的成功演出是郭双胜表演艺术道路的重大跨越,不仅使他名望大增,也使定边剧团因为有他这样的“台柱子”备受周边市县广大干部群众热烈欢迎。
郭双胜的妻子段云仙,也是原定边剧团优秀演员,是丈夫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好帮手。他们曾在《红灯记》中同台献艺,丈夫演李玉和,妻子演李奶奶,丈夫演雷刚,妻子演杜妈妈,夫妻演母子,一时成为美谈。
1978年,传统戏恢复上演,定边剧团再次迎来演出高峰。郭双胜如鱼得水,除代表戏《铡美案》久演不衰,接连推出新作。《逼上梁山》中鲁智深、《卧虎令》中董宣、《赵氏孤儿》中赵盾、《十五贯》里况钟、《徐九经升官记》中徐九经、《下河东》里赵匡胤,还有《五典坡》里王允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陆续与人民群众见面。宁夏、甘肃等地巡回演出,引起观众热情赞扬,赞他表演技艺高超,爱他演唱动人心魄。各种媒体慕名而来,纷纷以“当年的田德年回来了”为题,进行热情洋溢的报道,其唱腔在陕西、甘肃、宁夏广播电台多次播放。有次他在宁夏中卫演出《铡美案》正在卸妆,一位中年妇女抱着西瓜,满头大汗气喘吁吁闯入后台找包公为她申冤,原来该妇女和剧中秦香莲遭遇相同,因此精神受到严重刺激,可见他塑造的舞台形象多么逼真,深入人心。
名声大振之时,荣誉一个个如期而至:1978年,获得榆林地区现代戏表演一等奖;1987年获得榆林地区艺术表演优秀奖;1989年榆林地区举办“农行杯”大赛,他扮演《三对面》中的包公,以最高分获得大赛一等奖。
这期间,他政治上取得可喜进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任命他为剧务股长、副团长、最后把定边剧团团长的重担交给他。
担任团长,为赢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他带领全体演职员东赴榆林绥德横山,西至宁夏部分乡镇。奔山区赶庙会,为这些地区人民群众送戏上门。他既是团长又是主演,虽劳碌奔波,演出质量却始终如一,定边剧团的声望愈来愈大,演艺事业越干越红火。
回忆往事,郭双胜总怀感恩的心。他说:我在定边工作生活了二十几年,定边剧团培养了我,定边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关怀支持才有我的今天。定边是我的第二故乡。
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秦腔剧团领导,早闻郭双胜是个难得的大花脸演员,便多次邀请其到宁夏工作,精诚所至,郭双胜与家人迁入银川。开始他人生又一大转折,演艺事业大跨越。
自治区秦剧团毕竟是省级演出团体,实力雄厚艺术水准高,给了郭双胜施展抱负的更大平台。他进一步研究继承花脸大师田德年演唱方法,使自己声音造型更完美。表演上更注重细致精到不留空白,用表演上的美、造型上的美,力图把戏曲艺术美的本质表现出来。
在宁期间,他饰演《轵候剑》中薄照,《忠保国》里徐彦召,《探阴山》中包拯,《敬德打朝》中敬德、《梁秋燕》里梁老大,《马和福》里马鸿逵等。还在《关中刀客》《张寡妇卖酒》《妙善公主》等多部影视剧中客串角色。
他主演的《轵候剑》曾获宁夏自治区“汾曲杯大赛”专业组演唱一等奖;1991年《斩单童》获得西北五省区民族戏曲“太阳杯”大赛名流演唱一等奖;2000年主演的《敬德打朝》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演唱优秀奖、个人表演一等奖。《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宁夏晚报》《甘肃日报》等报刊登“西北群众喜爱的花脸演员”“介绍净角演员郭双胜”“铜锤花脸郭双胜”“郭双胜表演的《敬德打朝》让三秦大地广大戏迷大开眼界”等进行报道。宁夏电视台“七彩广场”周末生活等栏目专题介绍郭双胜艺术道路,唱段多次被陕甘宁电视台录制播放。
为总结演唱实践和表演经验,他在宁夏各种文艺刊物发表《唱出人物的心声》《浅谈戏曲演员的表演节奏》《千腔百曲说花脸》《秦腔净行喜忧反思》等文章,对自己舞台实践感性认识提炼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奉献秦腔同行。文中观点,在中国首届秦腔艺术节上受到专家认可好评,并在演艺界广为流传。
郭双胜不仅从理论上探索秦腔演唱艺术,而且十分重视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和繁荣,把其作为奋斗目标。他多次出席有关戏剧会议,1998年出席宁夏自治区戏剧家协会第五次大会,当选为副主席。会议上对秦腔戏剧持续发展和繁荣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呼吁加强秦腔戏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鉴于他艺术上的成就和贡献,组织上让他担任演出队队长,后成为宁夏自治区艺委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并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成为名副其实的表演艺术家。
郭双胜嗓音得天独厚,扮相正反皆能,身材魁梧硕健,前额开阔,自有内在虎气和花脸特有气质,加之功架规范扎实稳健,出场舒展大方,开口洪如鸣钟,让人认为包公就该是郭双胜装扮的样子。
《三对面》是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戏。在与皇权针锋相对斗争中,郭双胜唱腔和表演着重凸显包公威严肃正、高大伟岸,刚烈柔情和凛然正气的特征,融入人性内在本质,渗入常人七情六欲,灌入正义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在太后和公主面前,通过神、行和演唱表现包公持理不失礼,争理不丧礼,先柔后刚、先礼后兵风格。冒死坚持原则,“哪怕辞朝不做官”。
对待陈世美抛妻行为嫉恶如仇,唱腔咬字沉稳真切,吐字清晰,吞吐有序,规劝中隐含咄咄逼人语气,行腔语势绵中有硬,柔中含刚。表现人物刚正浓烈的威严风度和高昂威势。对秦香莲遭遇,在“让儿南学把书念,只读诗书莫要当官”唱腔中,道出包公对秦香莲的同情和语重心长,表现包公柔情一面。全剧中,通过面对不同人物不同场景的不同演唱方法和技巧,再现包公不畏权贵坚持真理的为官风格。只听唱腔,忠君爱国刚烈正直的包公形象呼之欲出,让观众看到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包公形象。
《下河东》赶驾一场,赵匡胤出场有大段唱,郭双胜采用慢柔相间,送词吐字沉稳有序,把赵匡胤多年征战身心交瘁,错用奸人痛失良将,全军处进退两难困境,用饱满感情表达出来。这场戏里,郭双胜熟练驾驭各种板路,或紧或慢或高或低,在人物心理节奏引领下运用肢体语言,把赵匡胤慌乱无助狼狈而逃形态充分演绎出来。
综观郭双胜花脸艺术,看到的是艺术家成功地把铜锤花脸和架子花脸唱法完美结合,吸纳京剧花脸和其他剧种花脸之长,形成独特演唱风格。他的演唱牢牢扎根在西北观众心中,西北花脸顶级人物,当之无愧。
郭双胜对秦腔花脸艺术和唱腔艺术的研究、开发和创新,积累总结的演唱经验与形成的艺术风格,是奉献给秦腔戏剧舞台难得的硕果,给秦腔花脸演员提供了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他为西北观众创造了众多精湛的艺术作品,塑造了许多性格不同的舞台形象,提高了观众艺术品位和艺术欣赏力。
而今,郭双胜虽退休归林,并未赋闲在家。他参加宁夏名人艺术团,把秦腔这个古老地方戏曲带到全国各地展示。受邀担当各类艺术评委,近两年又忙于秦腔名师活动。电视中他选徒标准严,训练要求高,对演员表演优劣直抒己见,对表演存在问题直言不讳。
笔者曾和他在原定边剧团共事多年,对他表演才能和演唱水平甚为叹服,对他雄居艺术高峰深表祝贺。昔日相聚,曾吟诗一首。
少离寒门闯梨园,塞北三十苦亦甜。
一声吼出十八娃,众口皆云田德年。
轻取农行第一杯,笑捧西京优秀还。
更夺凤城戏迷爱,难得西北一花脸。

侯斌生于1929年2月6日,1949年8月参加革命。1950年在西北青年干部学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毕业后分配到商南城关区任团工委书记,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至1955年任共青团商南县委员会副书记、组织部长、书记。1955年至19...
文·图/艾绳根艾绳根,1933年生于陕西省榆林市镇川堡。曾在镇川小学、中学和米脂县中学读书。1947年参加革命,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陕甘宁晋绥边区绥德分区警备2旅、西北独立1师、军委坦克3师、坦克学校任文化教员、参谋、科长...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信息-论坛社区
西部金秋网 版权所有 陕ICP备10204431号